魚缸除蟲//水產蟲害

影片內容節錄:

水產界的寄生蟲,分為有害跟無害的,通常都是無害的平衡狀態。但若魚處在環境變化或體弱時,寄生蟲就會大量滋生。其實每一個魚場都有魚蟲,只要不讓它過量則是一個共生的狀態,但還是建議稍微除一下讓蟲不要太大量,對於魚而言會比較健康。

魚類常見的寄生蟲問題,分為體內和體外兩種,魚鰓屬於介於兩者之間的半開放空間,容易受到體外蟲的攻擊。如果魚呼吸急促或出現身體抽動、磨蹭等不正常行為,很有可能是受到寄生蟲的影響。需要針對不同種類的蟲做出治療和判斷。這隻魚可能因為寄生蟲感到不舒服並出現瘙癢等異常行為。其中一種常見的蟲是白點蟲,分為淡水與海水兩種,外觀類似但有區別。白點蟲身體周圍有邊毛,卡在魚身上不會掉落。

接下來介紹幾種常見寄生蟲,杯撞蟲就像杯子一樣,有吸盤把人吸住。(箭蟲)很頑強,中箭會有死亡風險。車輪蟲有絨毛,像飛碟一樣,會吸在魚鰓邊,也能在體內感染。寄生蟲種類繁多,不需要深入研究,黃吸蟲和異形吸蟲吸在體表和內臟,線蟲則寄生在腸道內臟,發作會致命。魚蝨會附著在魚的表面,有時可見;鐘形蟲在魚鱗或鰓部附著,會導致白點和棉絮症狀;指環蟲則會感染在鰓部,有可能引發腐鰓病,但可透過辨別其前端兩對眼睛和後端吸盤來區分。常見的魚蟲還包括口絲蟲、斜管蟲和海洋尾絲蟲,它們主要寄生在魚的體表和鰓部,並造成昏睡、厭食、呆滯等症狀,甚至死亡。體外蟲的數量比體內的還要多,感染後魚隻會變醜。四膜蟲可以寄生在鰓、皮膚和內臟,淡水魚感染的機率較高。最後是六鞭毛蟲,六鞭毛蟲會寄生在腸道,造成魚類白便和頭動症。如果魚類趴缸或拒食,大便呈白色、稠密,可能是體內有六鞭毛蟲。六鞭毛蟲在腸道分泌物質,吸附在裡面,導致大便不正常。這也是龍魚身體不舒服、細菌感染的綜合症狀之一。

魚類與蟲是共生的,但若超過平衡就會需要除蟲,因蟲害會繁殖傳染,造成症狀。體外蟲不易被發現,需要用顯微鏡觀察。體外蟲與體內蟲的藥物混合需視藥性種類及半衰期,不宜隨意混用,必須經過實驗。藥物的半衰期會隨環境、季節、使用量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國內動物用藥品使用準則約有16項藥物,包括細菌性、抗生素和蟲類藥物。然而,相關法令並不完善充分,許多情況尚未得到明確規範,使得業界和飼養者面臨困境,未來仍需進步改善。

體內蟲常用的藥物包括婦娜片和Metronidazole。婦娜片溫和且能排出體內蟲,但對於殺死原蟲需要較高的劑量。Metronidazole成分製造的毫克數一般不會超過一克,對於不同種魚隻使用的劑量也不同,最多龍魚3顆500毫克。

有機磷類水產農藥毒性強,使用前需禁食三天,否則會對魚類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禁止使用的地特松會在蝦內殼積累,龍魚使用劇毒藥物三氯坊殺體外蟲,而馬速展可以用於體外蟲,但不能用於蝦類蛤蜊。若魚中毒,游泳不穩或轉圈圈,需立即換到乾淨水中恢復。使用不當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有機磷類農藥毒性強,使用需謹慎,如不當使用會造成損失。其中有幾種如地特松、三氯坊、馬速展等是常見的水產藥物,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與項目。注射魚體內的伊維菌素半衰期為18小時,藥效快失效。阿維菌素也是常用的體外蟲藥,另有多種名稱。特美靈Dimilin則常用於水產及植物殺蟲。

硫酸銅可用於殺寄生蟲和藻類,但使用量需小心。不適用於小瓜蟲病,只能殺卵原鞭毛蟲。誤用藥物可能會加重病情。在水產領域,藥物知識至關重要。

福馬林是多功能殺蟲劑,可滅菌、滅藻和殺蟲,對體外蟲效果明顯。用量大約為250 ppm,但需注意產生微缺氧和白色沉澱物。福馬林含甲醛,對孕婦或嬰兒有傷害,使用時應特別注意。

另外,什麼是ppm,ppm是1/1,000,000的濃度單位,表示1公噸裡面要有1cc或1克。一公噸等於1,000公升,1公升又等於1,000 cc,所以1公噸等於100萬cc, 1ppm就是1公噸裡面要有1cc就對了,或者1克。

水產蟲害介紹完畢,重點是使用藥物前要瞭解成分、半衰期和特定用途;有些藥物不適用於某些生物,且不同藥物之間衝突性及相溶性需注意。購買藥物要選合法上架的,否則可能保存期限或其他問題,造成更多問題。

影片內容節錄:

龍魚要多久除蟲一次?這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每隻魚的狀況都不同,需要自己評估判斷。水源可能含有蟲卵或微生物,即便用除氯殺菌,蟲卵依然可能存在,孵化後會產生問題。所以必須不定期除蟲,以維護魚的健康。

蟲害在養殖中很常見,不同種類的蟲有不同的除蟲方法,但即使是吃素的魚也不免於食物中含有的卵或微小的蟲。飼料也是由蛋白質肉類製成,容易滋生蟲。餵養活餌也容易引入寄生蟲。如果沒有適當的清潔和處理方式,魚缸很容易感染。

定期除蟲和保養對於龍魚缸非常重要,可選擇合法的除蟲藥物,並依照使用方法和頻率進行操作。除蟲後,可以添加活性炭吸附殘留藥物,並定期餵食清除活餌中的寄生蟲。除蟲頻率取決於龍魚的食物,如食飼料的可較少除蟲,食活餌的則需頻繁除蟲。建議每3個月至半年進行一次保養,以確保魚缸內的健康環境和魚的健康生長。養在魚缸內的龍魚可能比野外更健康和壽命更長,但需注意魚缸環境的維護。

野外成長的魚具有強大的免疫力,但如果放進魚缸裡養,會比在野外容易生病,在魚缸內養魚需要適應環境,一旦習慣,免疫系統會變得更強壯,可以抵禦大部分疾病,除非有大幅度的水質或環境改變。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