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蝕鱗

影片內容節錄:

龍魚鱗片蝕鱗的問題,在龍魚的一生中多少都會發生。飼養時需注意水質、細菌感染、營養缺乏和體外蟲等問題,而20年的成長中不發生蝕鱗是相當難的。

龍魚鱗片侵蝕可能來自四種因素:水質問題、細菌感染、營養缺乏和體外蟲。水質惡化、酸鹼度不對和細菌感染都會侵蝕鱗片。營養缺乏會影響鱗片的成長。體外蟲的附著也可能導致鱗片侵蝕。

水質惡化和細菌感染通常會在龍魚身上形成大片的不規則形狀,而養分缺乏的情況下,整隻龍魚表現出來的狀況比較一致。體外蟲感染比較難判斷,龍魚身上的鱗片可能會受損,形狀不規則且糊糊的。

當水質惡化時,需要換水或整理綠材,並補充維他命來修復;若是細菌性問題,則需要用藥物來滅菌,再加上換水和補充維他命;另外食物也需要多樣化來避免養分缺乏,同時補充維他命也很重要;最後若是有體外蟲,需要除蟲之後也要補充維他命來修復受損的黏膜。

綜合處理蝕鱗龍魚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先換水,下殺菌藥整缸洗一洗再換水,體內體外除蟲一個多禮拜的療程,最後補充維他命連續加一個月。這是處理蝕鱗龍魚問題的基本模式和順序。

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名稱,像是pH震盪的黑林、鱗片薄掉出現紋路的細菌感染,以及整個鱗片紅掉的血鱗,都是嚴重的細菌感染,需要分別處理。

若蝕鱗過大,出現細菌感染且面積像大卡、半月形,表示感染嚴重則難以回補,需拔掉並讓它慢慢再長回來。拔掉後,重新長出來的鱗片的顏色會黑掉,需等3-4個月(小龍)或一年(大龍)才會回復顏色。維他命可以讓恢復顏色的速度變快,但需給予充足的養分。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