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背金龍的定義
影片內容節錄: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過背金龍的經驗。通常過背金龍的背面都會完全過,但也有些只過了一部分,仍可算是過背金龍,只是不如完全過的漂亮。30年前,大約5排左右的金龍背排並沒有完全過,少數全過了,那就是特殊的個體。因此,過背金龍不是必須全過,而是看整體品質,我們的判斷是,成年時珠鱗必須八成滿以上,排數必須五排以上,才能稱為過背金龍。
國內約七八年前開始流行黑缸養法,不打燈直接養。這種魚沒有經過白缸白桶的培養,所以進來時看起來可能像高背或紅尾金。過背金龍幼魚長得跟紅尾金一樣,無法分辨,養白缸再觀察尾排來做判斷。在白缸會快速變亮,尾排是背排的先鋒,如果尾排最上方亮了,則未來整條魚可以過背的機率就非常大。
但也有用荷爾蒙加白缸讓魚提早變亮的方法。這可能會對魚造成傷害。爬背過背的時間因品種而異,也與祖先及個體表現有關,並不固定。一般而言,體色較深的種類可能會爬得比較慢。有些品種需要多達9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爬背過背,過背的年齡及速度因品種、底色色澤及前代遺傳而有差異,金色多於底色的魚會較快全過,但若底色較多則較慢。
這段內容談論過背金龍的定義,但因為魚種的特徵和紅龍基因的影響,很難準確判斷一條魚是否符合過倍金融的定義。另外,由於馬來西亞漁業界的短視行為,有些漁民會把不同的魚種混在一起隨便賣,缺乏長遠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