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魚缸過濾系統

何謂硝化系統,即讓水中的NH3、NO2、NO3等危害物質進行代謝,穩定循環的系統。我們都知道必須有過濾槽、濾棉、濾材等,在魚缸設計演變成上部過濾、側濾、背濾、外掛、底濾等,進一步有系統缸、自動換水循環缸等新設計,這些設計有何不同?水怎麼跑?為什麼這樣跑?優缺點各為何?除了濾材與設計,還有什麼重要事項不能忽略?否則系統將無法達到應有效果,本篇一一論述。

【解密過濾系統-發揮最大效能】

影片內容節錄:

今天我們談白棉養法,它的過濾系統只有白棉兩三層,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現在我們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為什麼可以不用濾材。過濾系統分為自營性和異營性兩類菌體,要分層隔離大便和化學物質轉換菌。有機物的菌是在排泄物處生長,而消化菌是在無排泄物處生長,但需注意耗氧和厭氧的環境。環境中有阿莫利亞的話,硝化菌可能會變成反硝化菌。

之前有人在YouTube問我關於魚缸底沙會不會飼養反硝化菌的問題,因為底沙比較厭氧,所以在厭氧的環境下,反消化菌可能會在有阿莫利亞的情況下產生。但是因為底沙中有很多大便,反消化菌打不過大便菌,所以不會產生反消化菌。但是在沒有大便且厭氧的角落裡,可能會滋長出反消化菌,例如放置一個玩偶,裡面的飾品有些地方沒有水流,可能會滋生反消化菌的菌膜。因此,是否產生消化反應或反消化反應取決於好氧或厭氧的環境。

反消化反應是把硝酸鹽還原成氮氣的分子,個脫硝細菌可幫忙,反消化菌則存在於底沙,大便多時易產生,反消化菌的滋長快,初期可助體質穩定,底沙有土植且魚多時,容易養出大便菌。白棉養法是以白棉為主的濾材,可讓消化菌和各種細菌附著,若放在有大便的地方,會養成枯草菌,放在無大便的地方則像陶瓷環等濾材一樣。若使用多層,可以在最上層放白棉,下層則放比較好的棉。使用時需讓水能夠流到每個麵積,最上面的水流量不要太大,這樣可以增加過濾面積。

過濾系統的兩個重點是:

1.區分大便和消化菌區;

2.有效利用立體空間,讓水流可以通過,材質不是重點。魔毯、白棉、高纖維菜瓜布或牛仔布等濾材都適合,只要不會產生毒素。毛巾也可以作為濾材,但用久會有細菌。濾材加入活性炭不適合,因為活性炭是吸附且需更換的材料,無法轉化或中和吸收的重金屬和毒素。使用活性炭當濾材,長出的細菌會吃掉毒素和重金屬,不安全。高纖維的材料像菜瓜布等是適合的,但體積大的材料如陶瓷環不適合,因為體積大會佔用太多空間,總表面積會很小。

魚缸過濾系統的重點是分離大便和菌群,利用濾材表面積,選擇高纖維濾材並避免浪費體積空間。過濾系統是玩魚的樂趣所在。

【如何建立過濾系統】

【如何建立過濾系統】

影片內容節錄:

乾淨且健康的魚缸,包括濾材的培養和消化菌的作用。避免魚缸出現氨中毒等問題,需要瞭解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差異。病毒比細菌小,無法自我繁殖,必須寄生在宿主身上才能繁殖,若離開宿主則很快就會死亡。過濾系統中的白棉和濾材仿效自然的過濾方式,過濾掉一些髒汙和有機物質,然後繼續分解,過濾代謝後排出。病毒需要高倍顯微鏡才能看到,而細菌比病毒大很多,過濾系統中有多層不同材質的濾材,前端有白棉是為了過濾掉更多的污染物質。

魚菜共生過濾系統仿造大自然,讓水做一個微生物迴圈,分解有機汙物。大自然還有地下水經過濾材進行過濾,這也是一種自然過濾生態系統。在魚缸中,我們會把白棉丟掉,但如果不丟,白棉會像植物的根莖一樣吸收有機肥料。

白棉不能隨意更換,因為它是一個普通的過濾系統。白棉使用時間久了,可以分解一些有機物質,比如細菌屍體和死掉的微生物。如果有這個大便棉,這些就比較不容易跑到魚缸裡面,產生水黴的情況。

生物膜越厚,功能越好,但大便菌和硝化生物膜是分開的,白棉部分排泄物越多功能越好,濾材部分生物膜越厚功能越好,如果加入硝化菌種,生物膜會更厚,需要時間累積。濾材系統越久越穩固,並且更不易被其他硝化菌競爭而產生泡泡。

【商品介紹】

【水妖精】:簡易利用氣流帶動水流,產生過濾與分解效果。

 

【上部過濾】:由上部馬達將水抽到魚缸上部,經過滴流盒,內部放置過濾棉及濾材,再回流到下面魚缸內。

 

【底部過濾】:魚缸下方獨立細菌屋,由細菌屋出口抽水至上部魚缸,魚缸水流進後滿到一定水位再溢出回流到下方細菌屋入口。

 

【背濾、側濾、外掛、桶濾】:基本上原理相近,都是一方進水一方出水,流經濾棉及濾材後回到原缸。

 

【系統缸】:把數個魚缸串接,使用同一個細菌屋。

【自動換水大循環缸】:定時抽水流出,並有低水位浮球自動補水之設計。

綜合上述,朋友們有無發現原理其實幾近相同,也就是通通都是進水過濾後出水,流經細菌屋,然後回到原缸。為什麼要這些設計呢?其實就是分為兩種,【一種過濾髒汙並吃掉有機物,一種讓水中危害物質分解代謝】,目標為永續循環。那麼優缺點呢?其實可以從外觀發現,底濾可能比較漂亮,沒有一堆物品有礙觀賞,但功能也都大同小異,也有混養很多魚嫌底濾不夠強,再加一個上部過濾一起濾,或者現在最新型也有上部底濾,也就是說,理解了原理,便不再局限於哪一種,或只有一種。值得一提的是,濾棉最上層濾髒汙的物理過濾,最好用乾濕分離,何謂乾濕分離?其實說穿了就是【讓濾髒汙的綿不要泡在水裡】罷了,因為那層最髒,所生菌種不一定是良菌(益菌),也有可能是害菌,所以筆者認為乾濕分離式是可以推薦的。至於另一種物理濾髒汙的【桶砂】,也同樣是過濾功能,多層設計也可以培菌,只是【取代濾棉並可以重複使用的物理過濾,加上可以自動清洗的濾材細菌屋】。

 

有時候莫名其妙一直過濾系統不穩定,其實是濾材該換了,培菌濾材【增多】了天然水源中的好菌與壞菌,好菌附著於濾材表面繁殖,壞菌也一樣,因為這是所謂的【細菌屋】,富含好菌與壞菌,壞菌的繁殖能力又遠比益菌強且多,所以才會再清空魚隻進行消毒滅菌後重新養水,還是出現同樣情況,如果覺得更換濾材麻煩,有些人只用白綿做物理過濾,屋頂做儲水槽,利用溢流方式讓魚缸的水保持流動與清澈,這樣做,反而水質穩定了,不再常常發生劣菌太多益菌被排擠的情形。

最後,相信讀者玩家們已經心中有一把尺了,任何事情總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答案,讀者如果也曾遇到水質問題,已經試過各種方式仍然不能解決,或許可以朝【水源】的方向去探究,究竟是大雨過後自來水場的【氯及添加物】大量增加或是曝氣不足呢?又或許是濾材被劣菌攻佔,益菌早已無法生存?種種原因肯定有個答案。產地則多以換水取代培菌,減少劣菌滋生,最為穩定。

所以,要能夠建立穩定的循環系統仍然需要正確濾材的組成,而濾材的種類對於整體循環水質影響甚大,如下介紹:

1.白棉:第一二層物理過濾髒汙。

2.生化棉:第二三層較不易爛及孔徑較大的濾棉,可做為培菌功能。

3.生化球:擾流及培菌,建議不要泡在水裡。

4.活性碳:除臭、除色素及吸附微量元素(必須更換)。

5.陶瓷環:中性材質,比較不會對水中軟硬度產生影響。

6.炭土泥:熱帶叢林落葉殘根腐敗物,具有維他命,腐蝕酸及微量元素,會讓水質偏酸性(不與珊瑚石共用)。

7.各種濾材:如市面上各項商品簡介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