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種與改良(金龍)

傳統系改良系是目前市場兩大主流,也只有這兩系,過去爭議不休,然而,市面上所標榜的原生種,為什麼又各自不一樣?又有些改良系過背金龍,為什麼表現時序與外觀也像原生系?保育前一條野生龍魚上百萬,河裡還能有魚嗎?為什麼要保育?

影片內容節錄:

龍魚的起源與繁殖歷程有爭議,18世紀發現龍魚,但到19世紀中才有繁殖,中間有150年是直接從流域捕捉,貿易流通等方式來飼養,因此品種已經混雜。人類自18世紀發現龍魚至今已有300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河流的魚種已經慢慢混合。如果以時間來定義純種,則從現在開始算仍有純種;但如果跟300年前比較,就已經沒有純種了。不同漁場的f1、f2、f3只是個別魚場紀錄,對整體河流的魚種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同漁場都進行改良以提高魚種品質,優生學是改良的方法,透過集中表現某些特點的魚繁殖出更多同樣特點的魚。純血改良是捕獲魚種後集中優項繁殖,混血改良則是混合不同魚種進行繁殖。純血改良魚種可能從不同年代捕獲,混血改良則會被視為雜種,但不一定較不美麗。現在很難分辨魚是否為純種,而且現在的觀念無法瞭解300年前的純種是怎樣的,因此沒有標榜純種的必要。此外,現今的魚大多數都是經過繁殖後才出現的,並且魚種已經混合了許多,所以現在的魚類是否為純種並不是非常重要。我們認為,不需要標榜純種,因為祖先是否混種無法考證,而且純種也很難界定,單純變成店家提高售價的標榜而已。

首先,現代漁場生產過背金龍幼魚,通常都會在白桶誘金頭,改良過背如果沒有前端白桶環境培養的過程,也是一樣會出現部分表現慢的個體,也就是說,還沒表現以前像紅尾金,過背金龍棲息的原生流域有限,並不是全馬來西亞都有,主要集中在武吉美拉流域、巴干沙曼、阿蘇邦流域等,有些漁場甚至很近,不會約好抓不同流域的魚種吧?為什麼版型剛好通通不一樣?一種是各大魚場尋找優異表現的過背金龍進行集中繁殖,直接自認為是純種。另一種型態是漁場補獲種魚後未進行混血,由第一代種魚繁殖優質子代再次挑選集中,進行純血改良,這種情形雖無法證明漁場獲得種魚前的祖先純不純,有沒有混到,但各大漁場皆會稱為【純系或純種】,其實就是捕獲種魚後一代一代進行提純題優也就是選擇優異個體進行集中繁殖,說穿了就是優生學。再者馬來西亞為過背金龍原產地,第一代野生種魚不能出口,所以其他國家漁場的種魚,都是第二代以後的子代魚,原生歷史又更遠了一些。

生物改良也可以透過基因比重加以【再次集中】,也勢必出現改回來的【改良原生種】,一樣還是改良,只是將表現比重偏原生的魚集中再繁殖,不斷提高偏原生的比重;同樣的道理,用這種方法也能把偏紅龍比重的魚不斷集中改回紅龍,這也是為什麼改良過背金龍越來越漂亮的原因,因為可以把長鰭、長鬚、大尾、厚金的再次集中。這種【改回來】跟【捕獲後未再混血】的純血產品,其實長大後也難以分辨。混血改良系魚體的基因也一樣含有純種基因,那麼說穿了,【從頭到尾都只是基因比重的問題】。

目前全中國全台灣有數十家原生種,只要魚場不一樣,長相跟表現時序就不一樣,怎會【不同魚場各自有不同的純種?】,而且市場高達數十種?這些純種又是誰的最純呢?過背金龍的原生流域並不多,不會剛好每家場的流域都不同,有些漁場在隔壁而已,也總會有剛好相同版型樣貌的吧,怎麼會都不一樣?新加坡魚場的純種全部來自馬來西亞,但現在又有那一家魚場的純種跟馬來西亞任何一場一樣呢?【有集中優秀種魚繁殖才會發生個別魚場有個別特色】,所以【都是改良(優生學),不是流域中的古老純種,沒有集中繁殖過的野生純種不會因為漁場不同而改變外觀】【漁場最多最多只能做到獲得種魚後不再混血的純血改良】。16世紀鄭和下西洋後,人類航海貿易蓬勃發展,18世紀發現龍魚,19世紀中才開始有繁殖場,各大流域在人類有航海貿易行為時,已經有野生龍魚的買賣,有些飼主各國收集不同類型龍魚,混合飼養,或生病後放入河流,各國流域中的龍魚,經過數十代的流通,與數百年前人類尚未航海貿易前相比,已經不同,亞洲的龍魚包含紅龍、青龍、金龍等,原生流域可能早已混合。保育前一條野生龍魚上百萬,河裡還能有魚嗎?人工繁殖後回放的,與繁殖前各國進口的混合了,也不能再說是300年前,人類發現龍魚前的野生純種模樣了。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