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好水質

水質好的時候氣泡不黏稠,不用一秒就破,水質差的時候水面氣泡多且大,水中細泡不斷。

何謂【消化菌】?其實是一種異營性細菌,不是一種菌,而是多樣細菌的總稱

好氧性菌,能分解水中的有機物如殘留的飼料,死亡的生物等。那【硝化菌】呢? 一樣嗎?
其實不一樣,硝化菌是分解有機物以外的有毒物質跟臭味,但因為都是分解,都是讓水質變好,所以常被統稱一起,本篇以下統稱消(硝)化菌。
另一種光合菌在水族箱內通常無法繁殖生存,本篇不探討。
至於許多人所常用的中層粗濾棉,原理就是粗濾棉上通常有生物大便及其他有毒物跟臭味,所以常常是【消】化菌聚集生長繁殖的地方,也是為什麼會有【老綿】一片下水,馬上清澈這種神奇效果的原因(吃掉有機物)

 

飼養龍魚的你我,通常都會用到濾材,它是什麼作用?怎麼擺放?用量多少?材質好壞?
......等問題,也常常是魚友的困惑,首先我們來討論它的作用。


濾材其實應該分為過濾濾材及培菌濾材


濾棉是過濾髒汙可更換的部分,而多孔質物體則是生產好菌的細菌屋。
後來有人發現,中層可以放一片粗孔棉或螺旋結構濾棉,同樣可讓細菌附著,也有魚的排泄物所分解的毒性物質(氨等)在上面讓硝化菌當食物,最後整片多孔物質都是好菌,也不用更換,只換物理濾棉即可,到最後甚至中層綿都可以取代底部濾材了。

 

我會舉上面例子就是要說:
『濾材其實就是模擬大自然中的底砂底石』

只是大自然是高處往低處流,而魚缸是重複循環。

所以,濾材像大自然中的底砂底石只要有孔有吸附處可以生菌,其實就是好的細菌屋,不用刻意一定要什麼材質,只要考慮與水接觸的表面積越大越好即可。當然,魚缸使用我們還要考慮耐用性,因為是人工製品所以也要考慮材質是否有毒性,才能養出『老水』。
所謂老水,即具有『生態平衡的微生物族群系統』的水。

 

市售消化菌通常有液態跟粉狀兩種

液態是活菌,入水立刻作用,但保存時間短暫,賣久了消費者可能會買到死菌。粉狀菌經過冷凍技術讓菌種進入休眠狀態,遇水約半天後可以活化,可以保存較久,只要質量夠,活菌效果強大。

 

如何維持『生態平衡的微生物族群系統』呢?

魚缸中只要缺氧,硝酸鹽即會被微生物還原成亞硝酸鹽,還會產生硫化氫,所以水中的氧,並不是魚夠用就好,還要微生物群夠用才行


有些高手用兩顆水妖精搞定整個缸,其實也是因為吸附綿在氣泡旁生菌,效率特別高。

流式上部過濾盒也是因為『滴流』,讓水可以接觸更多空氣,所以可以有好的生菌效果,因此把打氣機的噴氣孔放到濾材裡面加強打氧也大有人在。再來就是附著面積,當然越大的多孔性面積越能附著硝化菌,越細致的面積越大,一般硝化菌要幾10個小時才能繁殖,數量要繁殖到氨化-亞硝化-消化達到平衡,使魚所生產的亞硝酸鹽跟氨可以迅速被分解,系統維持平衡,即屬『生態平衡的微生物族群系統』。

 

所謂養水,即硝化系統的建立。讓水中的NH3、NO2、NO3等危害物質進行代謝

些物質累積過高對魚不好,雖不會立即致命,但總是顯得沒有活力,最後量高也會危及生命。魚缸是模擬自然環境,水質要好,除了消化菌可以繁殖的濾材或白棉以外,還需要足夠的水流量,增加含氧量,而且要避免死水區,否則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系統。硝化作用最適合的PH環境是6.5-8.5間,平均7.5為最佳。GH為鎂鈣的陽離子比例,KH為硬度,KH濃度越低,水質容易因為CO2作用而變酸,KH軟硬適中可以穩定PH值。

 

腐敗的食物可以產生大量的氨成為硝化菌的食物。其硝化反應由NH3、NH4反應為亞硝酸鹽,再反應為硝酸鹽,最後變化為氮跟氧

 

果沒有這些化學反應,水質將會變得其差無比,甚至倒缸。然而完整的消化過濾系統可以免換水嗎?其實不然,水中還有一些微量元素予礦物質消耗後需要補充,長期不換水會使這些物質缺乏,所以也不能用RO水養魚,太乾淨的水最魚而言反而是慢性殺手。至於換多少水,筆者認為應該視魚隻的數量跟水體量來評估,一般家用水族箱如果硝化系統正常運作且只有幾隻魚的話,可能一個月再換一次水也可以,金龍耐操水,每次一半也無妨,換水過程也不會破換已經附著在細菌屋的菌,水中游離的菌體其實是少數。

 

質混濁,不外乎底沙粉塵、未分解之食物殘渣碎屑、藻類、細菌、礦物質等。新缸啟用,由於剛入水的底沙帶有一些製造及運送過程所產生的微小粉塵,以至於遇到水便懸浮起來,隨時間經過應該會慢慢沉澱,有時則懸浮甚久,而由細菌形成生物膜包覆後才沉底。

 

細菌性混濁則常出現在新缸加菌、菌量使用過多、菌種互相對抗、生物過濾層濾材量不足、水中養份增加、硝化系統不穩、換水太過頻繁、使用藥物損壞硝化系統等情形,當細菌量過多,可居住的空間又不足時就會發生。

 

以用殺菌燈或加入更多的優質硝化菌,混濁一段時間即會恢復清晰透徹。還有一種水質【過黏】的情形,導致水中泡泡不易破,這也是水中殘留勿過多導致物質不平衡所致,這時候筆者仍是換一半的水及加入硝化菌因應。綠水問題則為代謝物被分解成藻類,可利用之營養鹽(氨、硝酸)加上光照足夠,就會形成綠水,基本上並非所有綠水都有害。

 

於濾材該如何排列方能產生最大效果? 要放多少量?
筆者認為,因為每種濾材的表面積及材質不同,要算統一用量實在是天方夜譚,因此筆者主張【可以放置的有限空間盡量放】加上【使濾材發揮最大化培菌效果】即可。何使濾材發揮最大化培菌效果呢? 筆者的答案是:【讓水流經每一塊濾材】及【給濾才打氣】。使用有效的排列方式讓水流經每一塊濾材再到出水處,至於為什麼要給濾材打氣,誠如前述,好菌通常好氧,好的消(硝)化菌是好氧菌,更正確來說是【好氧厭光】,所以給予多一點的空氣會增加其繁殖與生長。最近流行的K1濾材流轉方式,也是培養好的好養菌,也可以增加益菌生成的速率。

 

了前述幾個重點攸關過濾循環系統是否穩定運轉外,另外一個常常容易被忽略的便是【水流量】。許多人養了一陣子就容易發生水質惡化,水黴等問題,一直找不到原因,其實原因往往是【過濾水流量不足】,因為當整個水體循環每天通過過濾系統的次數如果不足,等於濾水量不夠,經過分解的總量不夠,【有害物質分解速率不及孳生速率】,所以整個系統不管用什麼方式,總是會不斷出現水質惡化的情形,此時只要【加大水流量及增加濾材曝氣】即可,不能不斷下藥治療,久了魚都產生抗藥性,而且每次下藥,整個循環系統破壞殆盡,又要從新養水。
想,魚都在裡面了還重新養水,整個過程對魚肯定不好,而且要天天添加消(硝)化菌才能維持平衡及培菌,追根朔原,其實就只是【過濾水流量不足】而已。至於換水,只要是加入曝氣過的自來水(除氯),溫度不要相差過大即可,所以建議養高級魚的玩家,【一個養水缸或養水塔】,是必要的,不論設在屋頂或屋內,魚要用的水,可以另一管路鋪設,幾千塊搞定,永續使用,筆者亦建議魚友裝設。

 

 

季節變換時,不同嗜溫層的細菌死亡更替,造成水中細菌屍體變多
甚至日夜溫差大也會造成不斷細菌更替,水中細菌屍體多就容易長黴菌
肉眼難見且【消】化菌群也會跟著水質而變化,加上冬天雨水少
所以微生物濁度更高,因而換水水質出問題常發生於季節變換時

就算是自來水殺菌過,仍然無法排除大量的細菌屍體汙染

所以換水後就會發現水有點白濁

這是細菌更替【打仗中】的意思

而且菌屍體太多水質也容易誘發多種劣菌滋生。

 

麼季節變換時該如何因應呢 ? 答案是減少換水、添加【消】化菌、升溫加強抵抗力、加鹽巴抗菌,雖然抗菌也會削弱【消】及【硝】化功能,然而穩定的硝化與消化系統是防止季節變換水質惡化的最佳方式,因為缸內的菌維持恆溫,沒有更替,夠強就會排擠外來的菌,分解外來的菌屍體。
如果可以,外加一座保溫儲水塔(槽),打氣、曝氣儲水,讓天然好氧菌群【消】化那些不同嗜溫群的菌屍體,給魚缸換入老水,自然可以避免這類情形發生。

 


 

 

【換水不換棉,換棉不換水】是玩家間流傳的一個老常識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這只是一個積非成是的觀念,對一半,也錯一半,為什麼呢 ?

個觀念的核心本質在於避免把菌群全換光,產生新水狀態

然而玩家們可能不理解,其實附著於【濾材】與【棉】的菌群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濾材附著的是【硝】化菌群,簡單講是解毒作用,濾棉(乾式)附著的是【消】化菌群,簡單講是分解有機物,兩者為競爭關係。
至於【棉與水】,其實並無直接關係,【菌群浮游於水中的比例極少】,必須是水流流經濾棉與濾材才有分解作用的產生,因為硝化細菌通常行固著生活,很少行浮游生活,【消】化菌群亦同。這表示什麼呢?
表示【換棉與換水是兩回事】,正確的說應該是【換棉分批換】,保留一點消化菌群的食物(有機物)來繁殖分解有機物的【消】化菌群,水有沒有換都不影響。如果一次全部棉都換,就算沒有換水,也是必須重生【消】化菌,【消】化菌24小時內就能形成,只是沒有足夠的糞便有機物可以讓他繁殖分解,無法大量發展擴大,很快也會死亡更替,導致水中有機物過多腐爛,水質惡化。這個觀念的核心重點在於【浮遊於水中的菌非常少,多數是附著在多孔物質上】,這樣想,知道原理,就不易混淆。

 

魚缸的換水頻率要視本身過濾系統穩定性還有混養魚量的多寡而定,魚量多則產生的汙染物多,過濾系統如果穩定則可以減少換水次數,一般多在一個月一次即可,惟要注意的是若季節溫度變化大,不同嗜溫層的細菌死亡更替,水中的微生物屍體會汙染水質,可能越換越糟,所以飼養龍魚,筆者還是建議要有儲水塔(槽),並有保溫裝置,先行曝氣循環,再讓魚缸換入老水,這是較為安全的做法。換水量則為三分之一到一半,緩緩注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