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場迷思
過去資訊不透明的時代,許多漁場都批著面紗,玩家也都是從商家口中獲得訊息,所以容易塑造神話,現今為網路資訊時代,經由許多魚友的分享及網頁、社群網站等,即可知悉許多事。我們為了市場長久健全的發展以及擴大飼養群,必須步步釐清。事實上,龍魚是什麼漁場,絲毫不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漁場間也會相互買賣,玩家買的到魚,難道其他漁場會買不到嗎?買到再來擇優繁殖,豈不是A漁場的魚B漁場繁殖後販賣?
另一個值得分析的問題就是【純種】與【改良】的定義? 【集中優異個體繁殖】就是改良,有分【純血改良】及【混血改良】 (雜交),【純血改良】又被漁場稱為【純種】或【原生種(系)】。我們都知道【純種】有一種特別的高級感覺,【雜種】就不好聽,那麼,還有沒有純種呢?其實,要看【界定的時間點】而定,與遠古千百年前相比,世界早已沒有純種,1371年-1433年鄭和下西洋後,15世紀遠洋貿易就發展得很好,包含漁業,龍魚是18世紀被發現的,發現後就有很多捕捉跟貿易流通,當時還沒有繁殖場,也就是說,野生流域捕捉並進行航海貿易150年後才開始有繁殖,這150年期間,早已有許多流域及不同國家的魚種放入各自的流域,早已混合數十代(大約5年一代),要找原生純種,必須回到300年前(龍魚發現前)。但如果從漁場創立時【捕獲】或【購買種魚】開始算,那麼就是現在各大漁場所推出的純種過背,每一家魚場的外觀、版型、模樣都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因為各大漁場的【純種】都是【純血改良】,每家【捕獲種魚的流域不一定相同】,就算相同也會經過【篩選】【集中繁殖幾代】後而各有不同的特色。
關於過背金龍產地,是馬來西亞,其他如新加坡及中國並沒有這樣的魚,並且第一代種魚【馬來西亞國家法律規定不得出口】,所以,非產地的繁殖場種魚都是從原產地購買的【子代】,馬來西亞而言,從漁場創立時【捕獲】開始算純種,其實各大場也都還有,購買第二代第三代也是稱為純血,賣到其他地區漁場當種魚的也是純血子代,所以不會有【兒子是純種,父母是雜種】這種事。當然如果從遠古千百年前開始算,那世界已經沒有純種了。除此之外,還有必要釐清【漁場迷思】,推崇擇優繁殖,了解【每家漁場都有好魚】這個事實,各家場的魚也可以互買再去繁殖,或買子代進行繁殖,魚的品質如何?就看【進口商選擇的等級】,【什麼水準,什麼價格】,不是哪一家場生的都只有頂級魚,沒有淘汰品,因為【活體是具有良率的】,也絕對沒有【只有自己好,別人都不好】這種事。
看表現就對了
![]() ![]() |